接下来,铃铛号将带你认识并了解武媚娘传奇剧照,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历史上的唐朝和宋朝,哪一个更开放?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两个朝代,“唐”、“宋”的盛况难免常常被后人拿来作比较。但说到开放程度,大家脑海里首先想到的肯定都是“唐风开放,宋风保守”。
的确,处于巅峰时盛世的唐朝,当时不仅仅在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拔得了头筹,就连百姓的生活也是独树一帜,民风豪放。而宋朝,因为受到“程朱理学”影响,大家普遍认为宋朝已经走向保守,就该是中规中矩、保守低调的。
这一点,在影视作品中的服装也多有体现:
以唐朝为背景的《武媚娘传奇》剧照
以宋朝为背景的《清平乐》剧照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就从三个方面跟大家聊一聊,唐朝和宋朝到底哪个更开放?
穿衣风格——唐朝更爱穿低领?
唐朝的穿衣风格,一直被誉为是我国历史上最开放的一个朝代,甚至在一些方面比现代还开放。
那么,唐朝人们的着装究竟是怎样的呢
的确,唐朝女人的衣服,基本可以用三点特征来形容——“薄、透、露”。尤其是在女皇帝武则天之后,女性社会地位空前,穿着也自然大胆很多。
不过,也并没有夸张到满大街都是酥胸半露的状态,毕竟提高了女人的地位,不是降低了女性的廉耻。在宫廷、闺房之中,性感衣服确实较为普遍,但在日常,女性必穿的服装就是襦裙了。壹位古代服饰研究者称:“唐代女装的基本穿著是三件套:裙、衫、帔。”
其中“裙”就是襦裙了。长安妇女喜欢把长长的襦裙束在胸前腰下,造成“
粉胸半掩疑雪”、“长留白雪在胸前”的审美效果。
但襦裙其实并不是唐朝特色,从晋代就开始流行起了襦裙,一直到明朝后才渐渐被袄裙取代。所以,要看唐装的特色,还得看女子们配了什么上衣。也就是衫和帔。
唐朝女子对美的追求是十分精致的,会花很多心思营造不同的着装效果,因此在上衣上就有很多选择,有交领口,圆领,半臂,袖衬衫,低胸衣等等。
↑ 古代壁画里的唐朝服饰
比如上图唐朝壁画中,从左至右女子搭配依此为圆领、交领口,低胸衣加帔。
↑ 穿半臂的初唐宫女
画中两个端端盘子的侍女所穿就是半臂。
从历史遗留下来的壁画可看出,唐朝女性确实有穿低领装的风尚,但并没有夸张到袒胸露乳的地步,所谓“长留白雪在胸前”也只是脖子以下雪白的肌肤而已。
那么宋朝的着装也如剧中保守吗?其实不然。
宋朝的着装习惯,其实就是唐朝的延伸。虽然深受朱程理学影响,但在服饰上,其实并没有作特别规范。
印象中宋朝的服饰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但其实是这样的↓
宋朝《茗园赌市图》市集上的妇女
还有这样的↓
宋朝《蚕织图卷》养蚕妇女
宋朝着装上不仅没有收敛,似乎还有比唐朝更开放的趋势。唯一区别就是将唐朝齐胸的襦裙,改为了齐腰。
不过,唐代女子有一项特有的着装特权,是宋代没有的——女扮男装。
唐朝时期,这种制服诱惑,一度在宫廷、女官中相当盛行,不过到了宋朝就消失殆尽了。
夜生活——宋朝夜生活不要太精彩
说完两朝的服装风格,那就再说说他们的夜生活。
一部《妖猫传》让我们领略了大唐盛世的繁华荣耀和精彩纷呈。
但谁能想到,真实的唐朝,其实是没有夜生活的。
唐朝实行坊市分离制,住宅区和商业区是分离的,晚上还有宵禁,人们只能在各自的坊内活动。当然,你可以偷偷到私密的坊间游玩取乐。但绝不能在大道上乱逛。
而宋朝最大的改变就是废除了宵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百姓能够在晚上四处活动。
取消 宵禁的宋朝夜市可以说完全不输现代。夜市左不过离不开吃、喝、玩、乐,而商业发达的宋朝,在这些方面可谓十分齐备。
北宋时期,东京城内酒楼之盛,名扬天下。而矾楼是北宋都城东京最著名的大酒楼,矾(樊)楼里不仅美食酒水一绝,更是集“吃喝玩乐购”于一体,曾吸引无数富商豪门,王孙公子、文人骚客来此游玩欢宴。
就连宋代诗人刘子晖曾留下过“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矾楼。”的诗句赞美樊楼。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宋徽宗与李师师在矾楼饮酒作东的风流韵事。
除了这样专供王孙贵族的酒楼,街边小吃摊,茶水摊更是数不胜数,喝酒斗茶好不快活!
除了吃喝,宋朝时期“一线”城市,更是具备一些大型娱乐场所。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瓦舍勾栏”十分之多,仅汴京就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有的甚至“可容数千人”。所谓瓦舍勾栏,就相当于现在的戏院,在这里可以听戏、听曲、看杂居,有钱的人家还可以点歌。
若是“大小勾栏五十余座”记载属实的话,目测已经达到了演唱会的规模。
小唱、嘌唱、诸官调、杂剧,多种曲目供君选择,时下最流行的曲目在这里都可以听到。如果有闲钱,还可以点歌,妥妥现代小型演唱会的规模!
并且,在宋朝,逛夜市、喝茶、去酒楼,可不止是男人的特权,女子一样可以光明正大的走进樊楼吃酒喝茶消遣娱乐。
男女关系——唐宋各有约束
抛开男女关系讨论民风开放,都是空谈。
唐朝虽在男女关系上更自由,女性可以自主选择跟男性交往,但这些制度其实都是专为皇室成员定制。而普通百姓,依旧深受法礼约束。
针对身份低微的女性,唐朝甚至律法规定“妾乃贱流”“以妾及客女为妻,徒一年半”。也就是说,一旦女子嫁人为妾,就永远是下等人,即便感情再好,也不能转为正妻,否则要被迫离婚,还要坐牢!
不仅如此,在唐朝,假如做了奴婢,就只能嫁给奴仆,其后代也生生世世都是贱籍。
到了宋代,这些法律都被废弃了。再也不是贵族社会,而是前所未有的市民社会。
而且取消了宵禁后,宋朝女子是可以自由上街游玩甚至工作,这样一来认识男性以及被男性看中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与男性自由来往,在婚姻大事上,宋朝女子仍旧还是由父母决定。
总体而言,唐、宋两朝在民风上,并无明显高低之分,各有其优劣之处,不过个人认为,好吃好喝好玩拥有美好夜生活的大宋,还是更让人想穿越期间,喝上一杯樊楼雪花酒。
揭秘女皇武则天一生的情史
武则天情史
最近有一部非常热门的古装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因为其强大的演员阵容和精致华丽的服装道具而引起了很多观众的追逐和喜爱。在这部电视剧中,几乎所有姓李的男人都对演员范冰冰所饰演的武媚娘爱得深沉,和他们之间的情感纠缠是本剧的重点描述对象。但是电视剧毕竟是给人看的,其中有很多虚构的成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真正的历史中,武则天的情感经历也可以说是情史确实是比较丰富的。
范冰冰版武则天
武则天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她的父亲是唐朝开国功臣之一的武士Γ因此她的生活环境还是非常优越的。也正因为如此,她从小便长得姿容俏丽,外表十分出众。她在贞观十一年也就是公元6378年的时候,被唐太宗选入宫中成为了秀女。当时唐太宗一见到武则天,便立即被她迷住了,一直与她缠绵了三天,之后武则天就被封为了“才人”。但是聪明睿智的武则天很清楚,太宗并不是一个可以长久依靠的人,他的年纪比武则天要大得多,因此她便开始寻找下一个可以依附的人。
经过选择之后,她决定跟随性格懦弱良善的李治,为得是可以完全掌控他。李治对武则天也算是一见钟情,很快就与她产生了感情。在李治当上皇帝之后,他先是废除了自己的原配妻子王皇后,然后便是立武则天为新的皇后,可谓对武则天恩宠有加。
但是身体虚弱的李治并不能满足武则天的欲望,她在登基为帝之后,在后宫供养了一批男宠来享乐,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武则天对他们可谓是倍加宠幸和器重,因此两兄弟仗着她的威势开始变得骄横无礼,而这也直接导致了日后武则天被朝臣逼迫退位的结局。
武则天出家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曾经有很多的皇帝都因为各种原因出过家,比如说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武帝萧衍,明代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和惠恭闵帝朱允傻取5是或许很多人并不了解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成为皇帝之前,也有过一段出家的经历。她选择出家的原因并不是自己对佛教有多信仰或者虔诚,而是在被逼无奈之下的一种选择罢了。
范冰冰版武则天
武则天在十四岁的时候就因为外貌出众而被选入宫中做秀女。在贞观二十三年的时候,太宗因为身患痢疾,每日疼痛难忍,病情一日比一日严重,太宗也知道自己的生命所剩不多了,但是他还有一件事放心不下。这件事情来自一个民间流言: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听到这段话之后,太宗便开始忧虑流言如果成真了怎么办。于是他便下令要找出宫内所有姓武的人,铲除隐患。太宗自然知道武则天也是姓武的,只是因为面对这样一个外表靓丽的女子舍不得动手而已。
在某一天,他对武则天说道,自己的病已经很严重了,可能不久之后就会不行了。我不忍心抛下你,你自己想想应该怎么办。武则天很快就听懂了太宗皇帝的话,这是要让自己也下去陪他的意思。于是武则天便跪下说道:我蒙受了皇上的大恩,原本应该以死来报答皇上,但是皇上的病也并非无药可救,臣妾愿意削发为尼,替皇上在佛祖面前祈祷。太宗听了这番言辞恳切的话之后,也不忍就这样赐死她。于是便让她赶紧离开皇宫出家了。
太宗没有想到的是,出嫁之后的武则天后来又回到了皇宫中,并于公元690年登基为帝,那个流言真的成为了现实。
武则天的男宠有哪些
武则天作为一代女帝,在那个重男轻女,男权主义的社会中担任统治国家的职位实为不易,因此人们对武则天的执政褒贬不一。关于武则天为后人所非议最多的除了执政便是她“荒淫”的生活,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武则天的男宠有哪些吧。
武则天画像
武则天的第一个男宠为薛怀义,他本名为冯小宝,他是一位在洛阳贩卖药材的商人,非贵族子弟,但因样貌俊朗、潇洒非凡,初与公主有染,后因李显病逝,公主将年岁方30的薛怀义献给武则天,薛怀义深得其宠爱。
后为避耳目,薛怀义化身为寺庙主持修葺寺庙,进出后宫,教习佛教,薛怀义这个名字便是武则天所赐,还受命修建明堂。而后薛怀义恃宠而骄,渐不得武则天宠爱。此时武则天和御医沈南缪十分亲近,为重夺关心,薛怀义便火烧明堂,其结局当然是被杀害。
且说御医沈南缪十分关心女皇贵体,且为御医与武则天联络的甚频繁,遂得武则天宠爱,但沈南缪身体欠佳,终无法治愈自己,猝死宫中。
太平公主为使母亲武则天开心,便推荐年轻俊美、能歌善舞的张昌宗进宫,很快他便深得武则天欢心,为了巩固地位,张昌宗向武则天引荐自己哥兄长张易之,遂两兄弟共侍一主,两兄弟均肤白貌美,十分受宠。
武则天为了能使他们在宫中自由走动,便赐予他们官职,以写书名义居住宫中,张氏两兄弟便仗着恩宠嚣张跋扈,在武则天晚年专政朝权,后在武则天病重被李显起兵杀害。
武则天怎么死的
武则天冲破男尊女卑的束缚,成功成为大唐王朝的掌控者,建立自己的国号周,自立为武周皇帝,唯我独尊,励精图治,治国安邦,成功树立自己的威信和统治。
武则天十分的长寿,虽然她登基时已是67岁的高龄,但是她在位时间近20年,最后逝世时为83岁,寿终正寝。
范冰冰饰演的武则天剧照
武则天最后病逝的原因是病逝的,因其高龄为八十多,在当时是为长寿,且日夜操劳国事,身体渐受困扰,最后在上阳宫中病逝。且说武则天病逝前最担忧的一件是便是将这王朝留给哪家,是给自己的侄子武氏,还是将这王朝还给李氏,给自己的儿子李显继承。
当时武则天没有定夺,而武氏家族为求得太子之位,不断活动,且拉拢朝中大臣上表武则天,求立武承嗣为太子,但被武则天拒绝,此后对多次上表立武氏为太子一事,十分恼怒,武则天因此仗杀其中代表,使其中余党散去。
加上狄仁杰等人均要求立唐朝亲子为太子,且当时武则天十分宠爱张氏兄弟,他们所持意见也是拥戴李氏为太子,为使唐朝重归李氏血统做出一点贡献,但武则天并没有做出最终决定。
后拥戴李氏的大臣秘密设计李显回京,且在朝臣和李旦的请求下,武则天最后同意李显为太子。
武则天害怕死后李氏和武氏两家不容,便令他们于明堂起誓,将这次事件载入史册,藏于史馆,令他们铭记于心。武则天最后可谓是死得其所,她的一生政绩辉煌,于历史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武则天墓为什么不挖
武则天的陵墓和唐高宗的陵墓合葬为乾陵,是至今保存最为完善的帝王陵墓,也是唐朝十八陵中被破坏最少的一座。至古以来,帝王陵墓均被很多盗墓者所惦记,唐太宗的昭陵被挖掘一空,康熙皇帝不止陵墓被盗就连尸体也不见踪影。且说武则天身处盛唐之世,加上陵墓规模宏大,其中所下葬的宝贝众多,但乾陵却不受破坏,让我们来看看其中原由吧。
乾陵局部图
观其历史,武则天的陵墓不是没被盗墓者挖掘过,而是因为很难挖掘,这应该算是最难挖掘的陵墓吧,在1300多年间,乾陵就被无数盗墓者盗取过,其中有姓名记载的便有17人,在这期间乾陵遭受着刀剑、机枪、大炮的侵袭,却完好无损。
其中唐末时期反叛军领袖黄巢曾挖掘过乾陵,因其听闻梁山西侧底下有大量碎石,便以为是乾陵入口,遂以40万士兵挖掘,农民出生的士兵使用铁锹留下了数十米深的“黄巢沟”却没发现入口,后悻悻而走,耗费这么大劳力却不知挖错方向。
还有一个便是五代的节度使温韬,在挖掘乾陵之前已经将唐朝十七座皇陵给挖掘了,遂在光天化日之下发动数万人马挖掘乾陵,但均在上山时遭遇风雨侵袭,遂断了念头。
乾陵最危险的一次便是民国时期的 *** 将军孙连仲挖掘的时候,那时现代化工具兴起,他便用大炮轰炸山道,以军事演习的名义安营扎寨,将墓道炸出,在将进入使逢浓烟冒出忽起龙卷风,使首当其冲的士兵吐血身亡方断了他们念头,因此乾陵才得以保存。
而现代技术虽发达,但关于这陵墓所带来的历史意义重大,为了不破坏它,加上进行挖掘所要考虑的事情之多,为了能更好的保护文物,暂不考虑挖掘之事。
历史上武媚娘是谁的老婆
武媚娘是谁的老婆
武则天善于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并且知人善任,能够重用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赢得高度的赞扬和美誉,并为她的孙子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
武则天与李治剧照
看过无数关于她的影视作品和文章,都知道她有过两任丈夫,并且他的丈夫们还是父子关系。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唐太宗李世民,但历史上很多说法是武则天是李世民最宠爱的人,但事实上好像不是这么回事。武则天在很早的时候就对李世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少女时代,她经常听父亲讲关于李世民的英雄故事。得知他仪表堂堂,雄才伟略,能征善战,英明果敢,久而久之,武则天开始着迷和崇拜李世民,用如今的话来说,她甚至把李世民当作天王级的偶像明星追捧。可是史书记载,武则天入宫后,一直没能为李世民生育一男半女,从侧面看得出她不受宠爱。
关于他的第二任丈夫是唐高宗李治。众多评价说李治才是武则天的真爱,事实也是如此,关于他们俩的感情也很容易考证。自从武则天开始给他生了孩子,后宫内就再也没有其他女人能分到李治的宠爱。后来,在李治执政期间,风眩病症渐渐严重,常常头痛难耐,眼睛看不见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承担了越来越多的政务工作,也渐渐得到越来越大的权,从而成为史上那个第一女皇。
武媚娘原名
看过无数关于武则天的影视剧作品,也从中了解到了关于武则天的一些史事。但是值得争议的是,关于她究竟有多少个名字,不得而知。最先知道的就是从电视剧中《武媚娘传奇》得知,她在还没进宫前的名字叫做武如意。后来在称帝后又叫做“武”。
武则天的名字
从武如意这个名字到武媚娘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在一次大朝会上,武如意用马上射菊花的技艺赢得了李世民的赞赏,当使臣问道她的名字时,李世民就赐了武如意一个封号为武媚娘。当然,这也只是电视剧中的编造的而已,在正真的历史上,并没有对武则天的本命有过详细记载,也只是提到他的名字里有带“华”字。
在《中国人盗墓史》一书中,提到武则天与盗墓的相关事件时,曾顺便说了武则天的名字问题,在众多名字之中“武则天有不少名字:武华姑、武媚娘、武、武祝包括武则天在内,是五个名字。”可是实际上,武则天的称呼跟她当皇帝时的年号一样,有时让人真搞不清,除了上面提到的5个名字外,还有“武才人”、“武昭仪”、“武明空”、“武宸妃”等称呼。
但是根据历史的记载里,武则天的名字里,还应该有一个“华”字。根据史书的记载的推测,武则天的真实名字应该叫“武元华”。而武的“”,并不是因为她出家法号的原因,而来源于她父母给她取的名字“华”,所衍生而得。
武媚娘的孩子
关于历史上武则天的一生,好名与负面影响相持平。要说她与唐高宗之间的孩子,总的说来,一共是有4个孩子的,4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武则天
长子、代王李弘,后封为太子,死后谥“孝敬皇帝。生于永徽三年(652年),显庆元年立为太子,为太子19年,数次镇国,亲理政务,礼敬大臣,人际关系颇好。在上元二年,从幸合壁宫,病发而死,享年24岁。关于他的死是历史上人们指责武则天没有母性的一条重要依据,这是根据史书上说她毒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其实,李弘太子真正的死因是患肺结核病。肺结核病在古代被称之为痨瘵。痨瘵在当时是不治之症,终于在4年之后病人膏盲,一命归天。
次子、潞王李贤,李弘死后,封为太子,死后谥“章怀太子”。李贤是武则天比较有才华的儿子,曾经注《后汉书》献于朝。上元二年,李弘死后立李贤为太子,时年22岁。5年之后,永隆元年,太子已27岁,可能他对父母配合的理政方式不满意,所以其行为常令武则天不满意。武则天曾令北门学土择撰《少阳正范》、《孝子传》赐太子,以示规劝。
三子、唐中宗李显。显庆元年十一月初五生于长安,永隆元年被立为太子,在弘道元年称帝,为中宗,时年28岁。称帝后于次年年初改元嗣圣,二月初六,被废为庐陵王。
四子、唐睿宗李旦。于龙朔二年出生,光宅元年称帝,为睿宗。在称帝后改元文明,但一直没有管理朝政,于是被武则天临朝之初被幽于别官。
武媚娘漂亮吗
关于武则天的容貌到底是真么样的,究竟有多么的漂亮?相隔一千多年前的事,对于她的美貌确实很难落实。
武则天的美貌
若果仅凭着现存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图》和明刻本《历代古人像赞》中武则天的像来说,都是凭想象画成,且是中年以后的形象,不能够做为凭。关于她的美貌的蛛丝马迹,只能从典籍中的只言片语里去找。
武则天曾说过自己的女儿太平公主很像自己,这首先是从长相上来说的。史书记载上对于太平公主的模样是这么说的:“丰硕,方额广颐”。体态丰满,大脸盘。这种模样,完全就是唐朝的标准美人胚子。除了这个之外,唐中宗当太子时的侍读、诗人崔融曾经说过,武则天是“奇相偃月”。其次就是袁天纲故事里说的那个“龙睛凤颈”。根据这些个说法,都出自武则天的同时代,大都应该不会太离谱。总之,换一种说法就是,她的容貌,起码能让人眼前一亮。
据说,在武则天的出生地四川广元在武周时期就建有她的祀庙“皇泽寺”,在寺中就留存有一尊唐代石刻“武后真容像”,这个晚年坐像,完全是一个垂暮老者难状其美。
再加上自己的才能,才会有日后崛起的基础条件。就是这样,有貌且有才,又还没有出嫁,于是关于她美貌的名气在社会上就比较大了。据说,还在荆州的时候,不仅武都督的大名传至岭南,就连杨氏和漂亮二囡的名气也远及钦州一带。
武媚娘大结局
《武媚娘传奇》无疑是关于历史人物武则天电视剧里的里的一匹黑马,其中华丽的造型,波涛汹涌的美人,让众多观众为之疯狂。
《武媚娘传奇》剧照
在这部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主要讲述了武如意从初进皇宫到霸气称帝的传奇一生以及从14岁到82岁的点滴成长与性格蜕变,剧中服化道再现了大唐的繁华盛世,上至贵妃,下至宫女,该剧的服装造型堪称精美绝伦,每一个人都像极了画中之人。关于这部剧的结局是什么,就让我们一起回顾。
在《武媚娘传奇》的最后一集中,李治被太医评有回光返照之象,但他在清醒时告诉媚娘,“不管媚娘怎么变,他都是当初那个喜欢媚娘的雉奴,永远不会改变。”接着就是两人在奉天宫的城墙上看了最后一场烟火,她说:“要有来世你还做我夫君。”李治便靠在她的肩头停止了呼吸,这时她才发现此生挚爱离她而去,突然间心碎地泪流满面。就在此时,正当媚娘难过之时,韦玄贞拿出“假圣旨”在李治的灵堂上逼媚娘陪葬,结果突有一太监持大帝遗诏赶来,原来贴心的李治为了保护爱人,竟真的留下了一道大帝遗诏,指名要媚娘监国,也真的做到答应媚娘要保护她的诺言。媚娘为回报李治的一片深情,不再抗拒权力和流言,毅然走上垂帘之路、披上皇袍,一路登上则天楼,回首入宫40年来经历的一切都在她眼前,她胜利了,她成为了唯一一位女皇。
唐朝女性真的比现代人还开放,全穿露胸装吗
古装剧推动下的“齐胸襦裙”热潮
随着许多古装剧的热播,特别像《大明宫词》、《武媚娘传奇》等经典的大唐古装剧的上映,里面许多宫廷女性穿着受到了汉服爱好者的追捧。
特别是剧照中女明星的“齐胸襦裙”更是受到爱好汉服的“小仙女们”的追捧。
由此,所谓的“齐胸襦裙”甚至成为唐朝女性服饰的标配。许多商家抓住了商机,以影视剧作为参考,纷纷推出了各种款式的“齐胸襦裙”。
其实,这是在误导观众。
《武媚娘传奇》剧照
《满城尽带黄金甲》剧照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剧照
“齐胸襦裙”存在的认识偏差
很多人将这种单层上衣、齐胸下裙的汉服称之为“齐胸襦裙”,其实这种叫法是不对的。齐胸与齐腰是汉服的一种穿法,而的单层上衣的汉服正确的名称应该叫“齐胸衫裙”。
那究竟什么是“襦裙”,什么是“衫裙”呢?
其实“襦裙”出现的时间远比“衫裙”早。
襦裙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直到明代还在流行。并且襦裙的形制是有文物可依的。1957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发现了襦裙实物,襦以浅蓝色绢为面,中纳丝棉,袖端接一段白色丝绢。裙子也纳有丝棉,质料用黄绢。
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的汉代襦裙样式
2002年,考古学家在甘肃花海毕家滩一处五凉十六国时期墓葬中发现的一套晋襦。
由的图片我们知道,所谓的“襦裙”即为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长度较短,一般长不过膝,下身则叫“裙”。
襦裙与衫裙的主要区别在于上衣的形制。怎样区别汉服是“襦”还是“衫”,关键看所穿的上衣是否有腰襕、是否为单层、是否有交领形制。上襦,是指有腰襕的短夹衣,单层叫单襦,双层就叫复襦,典型者为晋襦。
那腰襕又是什么东西呢?腰襕是襦特有的,拼接在腰部的装饰织物,根据布料软硬及做法有不同区别,如较硬的布料能起到衬形作用,较软的布料能防走光,穿于外面还可收腰,增强视觉效果。
“襦”一般为交领。“衫”的形制一般为单层、直领,很少出现交领上衫。
在穿法上,“襦”穿在裙里面,而“衫”一般套在裙子外面。所以衫裙的穿法正如下图的晚唐宽袖对襟衫、长裙所展示一样。一般小仙女们的“齐胸襦裙”穿法也与“衫裙”的穿法一毛一样。
“齐胸襦裙”并不是唐代女性的服饰
受许多唐朝古装剧中女性衣着的引导,我们一直认为所谓的“齐胸襦裙”就是唐代女性服饰的标配,其实这也是错误的。
除了从服饰的形制和穿法上,我们已经混淆了襦裙与衫裙的区别,而且在相关的出土文物中也无法证明唐代女性服饰就是“齐胸襦裙”。相反,我们一直认为的“齐胸襦裙”在穿法上其实是一种吊带裙!
细心的网友不难发现,上图两个女俑这两款裙子的群头上都有细细的肩带连接。并且这种裙子的穿法是在胸前合围,所以裙角才会向外翻卷。
而且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并不是孤例。除了陶俑,很多古画也有细节描绘吊带裙。
唐代李寿墓壁画
实际上,唐代吊带裙一直有实物出土。
在这件文物介绍中明确写到,间色横纹是在胸下位置,并且此类吊带裙的出土并非孤例。
在吊带裙里还有很多宽肩带的款式,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现代齐胸襦裙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汉服喜欢的人虽然多,深入考究的人却极少。
过去并没有齐胸襦裙一说,齐胸襦裙这种叫法与说法也是近些年汉服复兴推崇者创造的,这种说法并不严谨,容易造成认识上的误区。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进行了欠缺考证的臆造。
我们经常将名画《簪花仕女图》作为齐胸襦裙的典型。实际上,仔细观察画中人物穿的并非我们所谓的齐胸襦裙。在《簪花仕女图》中,裙子并非系在胸上,系带实际上在胸下,胸上部分是唐代女士内衣诃子。不穿上襦,直接披上透明的我们现在所谓的大袖衫。这是唐代女性贵族的典型穿搭。
仔细观察唐代古画《捣练图》中的仕女所穿的裙子也有肩带。
汉服的“齐胸襦裙”是为现代产物
由此可见,汉服中的“齐胸襦裙”与唐朝女性服饰并无多大的联系,只是现代商业化下产生的文化产物。
由于“齐胸襦裙”至今没有出土实物和相关文献记载的具体形制,所以它的形制塑造只能根据一些古画、壁画和陶俑做出猜想性的复原。
在具体形制的设计上还借鉴了日本和服的袴装,并根据实际的穿着需要在细节上进行修正。例如女生在穿“齐胸襦裙”时常出现滑掉的问题。
因此,商家在“一片式”的下裙基础上加以改造,变成“两片式”的下裙,更好地解决了裙子容易掉的问题。
但是由于这样的改动与原来古代服饰的设计有所不同,并且是借鉴了日本和服的袴装的设计,所以自然就遭到抵制,认为“两片式”的齐胸襦裙不能算是汉服。
有人认为“齐胸襦裙”与韩服、日本和服没有什么差别。其实“齐胸襦裙”作为汉服的一种,具有浓郁的汉元素在里面。
像下图一样,穿上和服、汉服和韩服呈现出不同的整体形态。话说这三者中还是我们大中华的汉服好看一点。
从上衣来看,汉服一般是交领右衽,也有对襟的(大V字领),而朝鲜服装的交领不明显,近似小v领;女服裙子束的特别高,而且下襬十分宽大、蓬松。
另外有一点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的韩服都是源于古老中国的汉服,它们都是在汉服的基础上融合它们国家的民族特色才发展形成的。所以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大中华的汉服并没有抄袭韩服、和服,相反是它们抄袭的我们。
中日韩三国民族服饰
总之,“齐胸襦裙”在形制上借鉴了许多古代女性服饰,并加以创造发展而成的。换句话说就是现代的服装款式融入一些汉元素而成,可以称作是汉元素的时装服饰。
并且这些“汉元素”都是古代女子服饰稍作改良而成,在整体的形态上仍旧保留了许多古代服饰的风格。
这样的服饰虽然不能称之为古代服饰的重现,但也是在融合了古代传统服饰文化的基础上,与现代艺术风格相结合,既是对古代传统服饰的一种继承发扬,同时也是对现代服饰的一种创新。这也正是汉服复兴的精神所在!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看鉴